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  专业设置


1.专业介绍:机器人技术专业依托工业机器人技术开设,建设基础雄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2012年全国率先开办专业、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国家骨干专业、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专业、首批吉林省现代职教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依托专业拥有一支由大国工匠、职教名师、技术专家、博士人才架构的机器人技术创新型教学团队,机器人技术领域教科研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工业机器人专业职教改革成果显著,2022年获得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省级管理中心;专业先后取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二等奖2项等多项成果;是中国一汽等相关企业机器人领域企业新型学徒制员工培训、技术咨询的重要阵地;毕业生多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吉林省技术能手等称号,深受企业欢迎。

2.培养目标: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解决机器人技术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具有较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机器人技术专业领域有关理论知识和专门技术,能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自动线设计、编程调试、设备集成、系统运行与维护、机器人二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3.主干课程:依托专业全国首创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构建了覆盖工业机器人应用生产线的从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和服务等完整链条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有《产线工艺规划及仿真技术》、《自动焊中机器人技术》等前瞻课程,《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核心类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对接行业大众VASS标准、宝马 PL6标准等国际标准,动态升级课程内容。 

4.实训基地: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与一汽模具建设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个,与施耐利共建、共享、共营集设计、预集成、调试、维修、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技术中心1个,以及覆盖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气动技术、PLC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实验实训室1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2074万元,生均设备6万元。有效支撑和保证专业实训教学工作。与企业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挖掘企业资源。与一汽集团各子公司的机器人培训室或名师工作室进行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2个。采用校内实习、工学交替、一岗双徒及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校内实习以机器人实训基地、金涛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校外实习和顶岗以红旗、解放工厂为基地,年均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00余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选择,充分保障了学生技能训练。

5.师资团队:我校机器人技术教学团队由大国工匠、职教名师、技术专家、博士组成。师资团队21人,专业生师比为17:1;高级职称以上11人,占比52%;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为86%,其中博士研究生教师为5名,占比为24%;双师型教师16人,占比76%;兼职教师9人,占比43%;兼职授课课时占比21%。

团队成员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人获长白山技能大师称号、1人主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受聘教育部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校企合作项目专家。

团队成员出版规划教材2部,发表核心期刊6篇;完成省级以上课题10项,参与吉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际发明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加技术技能类大赛获得省级以上赛事2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学生获得一、二等奖)称号12人次。

6.可获证书: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智能制造生产线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服务机器人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上一篇:下一篇: